
——訪巴圖魯創始人、董事長曾萬貴
記者 | 張銘研
來源 | 中國貿易金融網
有著超百年歷史的汽車后市場是伴隨汽車而生的。
中國汽車后市場誕生的時間僅四十年。可以說后汽車市場在追求效率和價值的路上,極具中國特色。在不同時代,諸多后市場人在思考、在嘗試,遺憾的是能夠堅持下來,去深入挖掘產業價值的人不多。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引入,汽車后市場逐漸被賦予了創造新價值的空間。這其中關鍵的企業就有汽車后市場龍頭平臺——巴圖魯。巴圖魯作為產業互聯網平臺不斷挖掘汽車后市場產業鏈價值,通過互聯網技術提升產業的交易效率。
供給側改革是整個后市場產業升級的關鍵環節,隨著信息化和網絡化技術對產業的不斷滲透,汽車后市場數字化變革升級也在加快步伐。
1建立行業標準,重塑交易流程
作為最早深耕汽車后市場的產業互聯網平臺領軍人,巴圖魯創始人、董事長曾萬貴向記者透露,1997年畢業之后,他一直在做汽車后市場供應鏈領域相關工作。2009年開始著手搭建汽車配件的標準數據庫,2013年成立巴圖魯,2014年底隨著電商交易平臺——“汽配鋪”的落地,巴圖魯正式開始汽車零部件的線上交易。
曾萬貴表示,汽車后市場是一個非常分散的行業,整個交易服務場景也是非常落后的,搭建產業互聯網平臺的初衷是為了改變汽車后市場碎片化的交易場景,通過提升各個環節企業的運營效率,來提升整個后市場產業鏈的效率。
汽車后市場是從汽車整車落地到報廢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服務,包括維修、美容、改裝、保養等等,而巴圖魯聚焦的是其中最關鍵的領域——零部件交易。
據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3月,中國汽車保有量已達2.87億。作為“萬車之國”,我國現有160多個車品牌,近30萬個車型,每輛車有1萬多個零件,每種零件又有不同的生產廠家、不同的品質,所以在零部件維度,涉及到的數據信息非常龐大,這是零部件的供給場景。
在需求端,全國有60多萬家汽修企業,每個企業的采購需求又具有不確定性、復雜性,對交付的時效要求也不一致。
在這樣一個市場極度分散雜亂、流通效率低下、無標準無規則且高度依賴人工的落后產業里,如何解決供需兩端的問題?
他表示,“標準化”和“智能化”是解決路徑。
曾萬貴透露,他早在2009年就開始做行業“標準化”工作,例如在商品標準化方面,從某個車品牌的某個車系開始,縱向先擴大產品種類,然后橫向擴大車品牌數量,建立行業最全的車品牌庫,這也為后來巴圖魯的標準化工作打下了基礎。
到目前為止,巴圖魯在數據標準化、商品標準化、流程標準化建設方面都積累了比較成熟的經驗、工具和系統,并已經開始向行業輸出。
而在智能化方面,巴圖魯在借助于互聯網技術重新塑造產業交易流程的基礎上,正在逐步運用數字化技術優化產業資源配置。
由于零部件種類繁多,汽修廠工作人員對于需求的表述是籠統的、模糊的,且供需兩端沒有一套統一的語言表達體系,因此,巴圖魯最早搭建龐大的零部件數據庫,做行業語言的“轉換器”,通過標準化數據“翻譯”,讓供需雙方實現直接精準“對話”。
對于重服務的后市場來說,線上信息打通,供需雙方交易流程重塑后,重要的是還要做好線下交付履約。
“B端交易場景復雜,涉及產業鏈較長,履約交付變得非常重要”,曾萬貴表示。巴圖魯平臺通過詢報價、支付、結算、物流、配送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系統把商家之間的倉庫管理、物流配送進一步標準化升級,讓整個交易過程能夠透明化、可視化,保證交易的履約品質。
曾萬貴透露,巴圖魯從交易到交付標準化工作做得早,是源于多年線下的積累,然后才非常順暢地過渡到產業互聯網平臺。
2打造基礎設施,深度賦能產業
消費市場的結構相對簡單,鏈條非常短,只要能解決線上支付的問題,消費就可以在線上進行。與消費互聯網不同的是,產業系統是一個高度分工和專業化的系統,涉及到的企業種類繁多、決策角色復雜,零部件從工廠出來到一批、二批、三批、四批,再到終端修理廠,除了一頭一尾兩端,中間企業都是互為供應商,互為客戶的狀態。打造基礎設施難度要大很多。
巴圖魯在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專注于做汽車后市場的基礎設施。巴圖魯通過多年經驗積累,應用先進的技術解決了很多傳統產業鏈中交易和交付的難題,由此沉淀的數據、系統、倉配、服務渠道等基礎設施,能夠覆蓋汽車后市場復雜的產業鏈條。
在“數據”上,巴圖魯建立了一套打通車型、配件及中文名稱對應匹配的數據庫,把汽配全車件數字化。目前,巴圖魯的汽車零部件數據庫已覆蓋100+車品牌,20萬+主流車型,實現了5億+配件匹配關系,覆蓋99%主流車型。
“數據”基礎設施提升了零部件交易過程中的智能詢報價精確度,據了解,目前巴圖魯平臺配件報出率達98%,數據出錯率低于0.02%。此外,“數據”還為其平臺供應商、加盟商的生意經營提供智能化預判和分析。
在“系統”上,巴圖魯圍繞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做了多種系統化工具和平臺,包括業務平臺、交易平臺、商家平臺、數據平臺等,并逐步將這些信息化系統開放給行業使用,讓原本高度依賴人工的傳統汽配商通過智能化的管理系統實現降本增效。
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還要利用好物流這一關鍵要素。曾萬貴表示,汽車零部件的物流對時效性和專業度要求很高,所以汽配行業的物流是大量的、專業垂直的個體物流,對整個行業來說消耗比較大,多層級倉儲更是增加了流通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為了提升整個行業的物流效率,巴圖魯在這方面做了資源整合,讓其成為線下交付的支撐點。
做產業互聯網是個復雜的事情,在發展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對此,他表示,產業互聯網是個“慢”活兒,需要有“長期主義”精神,產業鏈上的各個主體,要做好各自的角色分工和定位,而產業互聯網平臺要通過技術、數字化能力將產業垂直打穿、做深,賦能各個主體企業,最終才能實現產業協同,解決傳統產業低效、低質發展的難題。
對于數字化趨勢,曾萬貴認為新基建會推動產業互聯網向各行業縱深發展,加快行業數字化進程。新基建項目中,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是發展產業互聯網的核心基礎和關鍵保障。
